河南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日报(农村版)》: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
时间:2025-05-08

《 河南日报(农村版)》;2025年05月08日 ,第 01 版,头版


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肉鸡养殖转型升级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董豪杰

  连续多天,武陟县最高气温都在30摄氏度左右。5月5日,河南田中禾农牧公司的李国勇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关注着鸡舍的状况——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实时监测鸡舍环境参数,病死率下降3%;精准营养调控,提升饲料转化率5%以上;智能化养殖设备实现生产效率提升40%……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草畜专项“肉鸡绿色智能化养殖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专项,集成了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的研发成果,在河南田中禾农牧公司示范推广,实现了肉鸡养殖的转型升级。

  从传统的养殖场到现代化的养殖工厂,河南田中禾农牧公司的变化,正是武陟县乃至全省肉鸡养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从经验到数字

用智能化改造鸡舍

  放心产品从哪儿来?项目专家、省农科院畜牧所副研究员孙全友介绍,目前肉鸡生产已转变为立体养殖模式,环境智能控制、智能化精准饲喂、无抗养殖、生物安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技术成为肉鸡养殖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2020年,项目落地武陟县后,专家组聚焦“环境友好、动物健康、安全高效”三大目标,通过深入研究鸡舍小环境和绿色添加剂对鸡的肠道健康、免疫机能的影响,研发了肉鸡智能化饲养系统,改进了养殖和粪污处理设备,构建了“精准环境控制+无抗高效饲料+自动化智能饲养”三位一体技术体系,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河南田中禾农牧公司的鸡舍内,通过管道输入的饲料被自动喂料机精准投喂,消耗多少饲料、还剩多少饲料,数据清晰可见;鸡舍外,排泄物随着自动化设备运输至处理区,转化为有机肥。

  “以往靠经验,现在看数字,更精准更高效。”李国勇说,这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升级,也带来了成本的大大降低,仅粪污资源化利用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环保处理费用超百万元。

从治到防

新办法解决“老大难”

  防控养殖风险,是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省农科院畜牧所组织当地百余家养殖企业、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以当前流行的主要疫病的防控和净化技术为抓手,开展病毒性疫病抗体检测和病原检测,以保障禽群不暴发重大疫病,并指导养殖企业、养殖户合理用药。

  项目组成员、家禽主要疫病防控示范与推广任务负责人张立宪副研究员介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这一风险较大的病害,就是技术指导的重点。“在改善养殖环境的同时,以预防为主的养殖思路,是疫病防控的关键,能够降低风险,改善禽肉和禽蛋品质。”张立宪说。

  针对当前流行的对蛋鸡和肉鸡危害较大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项目专家从症状、防控等方面对养殖场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

  “我们不仅要解决‘养得好’的问题,更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让乡村环境更美。”孙全友说,通过集成创新,项目团队以养殖环境精准调控、绿色添加剂高效配伍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方案”。

从实验室到田间

科技成果快速落地生根

  2023年,项目核心技术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肉鸡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新技术、新模式如何快速落地,惠及更多养殖户?

  据了解,项目实施以来,省农科院畜牧所以武陟县为核心,构建“示范区—带动区—辐射区”三级推广网络,累计示范推广肉鸡出栏3468万只,新增经济效益3500万元。

  除了养殖本身,科技转化带来的“乘数效应”也日益凸显:示范区鸡肉产品100%通过药残检测;“田中禾鸡肉”品牌获民族清真食品,市场溢价率达15%;粪污综合利用率从60%提高至95%……

  科技成果的快速落地,离不开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省农科院畜牧所联合当地政府、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专家团队+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推广机制,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让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走向更多养殖场,推动肉鸡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版权所有 河南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号
咨询服务热线:0371-65729303 0373-7366566邮箱:nygxj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