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探索高效能治理的河南实践
时间:2025-07-23

 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精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效能治理重要要求的战略意义、科学内涵、实践路径,对更好推进高效能治理的河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效能治理重要要求的战略意义

 高效能治理是坚持走“中国之路”的本质要求。高效能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题中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能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指向,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等制度优势最终要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高效能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

 高效能治理是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有效保障。高效能治理是“中国之治”的核心目标之一,同时为其提供支撑和保障。高效能治理汇聚“中国之智”,通过提升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注重人才激励,提供技术动力和智力支撑。高效能治理完善“中国之制”,系统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中国之治”提供制度自信、制度保障和持久支撑。高效能治理凝聚“中国力量”,通过整合资源与协调各方、激发社会活力、增强民众凝聚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等,形成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合力。

 高效能治理是彰显“中国之理”的实践表达。理论的力量取决于改造世界的效果。高效能治理展现了“中国之理”的真理力量,出色的治理成绩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体现。高效能治理证明了“中国之理”的科学性,丰硕的治理成果是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果。高效能治理彰显了“中国之理”的价值理性,“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追求。

 二、精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效能治理重要要求的科学内涵

 治理目标的有效性。治理目标的有效性并非单纯追求“速度至上”,而是更注重对群众多元化诉求的有效回应,在效率与公平、短期成效与长效机制之间寻求动态平衡,最终使治理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提升治理目标的有效性,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的强大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确保高效能治理始终契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治理价值的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是高效能治理的价值旨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精准识别群众需求,优先解决民生痛点,以人民评价为衡量标尺,聚焦人民满意度与幸福感。

 治理主体的协同性。社会治理是一盘大棋,每个人、每一组织、每股力量都不能置身事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通过跨部门协同联动,跨领域统筹协作,不断提高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

 治理方式的系统性。高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自治是主体,要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的不竭源泉。法治、德治是两翼,治理国家必须既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德润人心、化风成俗,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治理手段的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创新治理方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治理效能。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探索多层级民主协商机制、打造人人参与的基层治理平台等,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

 三、奋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效能治理重要要求在中原大地见行见效

 全面落实党的领导,把准治理方向。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立足省情,聚焦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奋力推进河南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凝聚治理力量。要始终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通过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优化公共服务、破解民生难题,构建起“制度保障—服务优化—精准施策”的治理闭环。加强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畅通12345热线、领导干部留言板等民意反映渠道,准确掌握民情民意;创新自治载体,培育“社区议事厅”“小板凳议事会”等群众自治平台,引导群众在移风易俗、邻里互助中实现自我管理。

 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夯实治理堡垒。着力建强基层组织,推进“五基四化”,紧抓农村、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两个治理“基本盘”,重点抓好软弱涣散村整顿转化。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发挥社会治理的“头雁”作用。切实激发治理活力,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用好“四下基层”制度,践行“一线工作法”,最大限度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

 “三治”深度融合,打造治理新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要“融”出治理新格局,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行街道大工委制,探索“社区主管+居民自管+社工协管+资源流管”四位一体治理方式,推广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五社联动”模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要“融”出治理新机制,优化完善积分榜单制、村规民约、“四议两公开”、“一征三议两公开”等有效治理探索。要“融”出新境界,以自治激发活力,以法治规范治理,以德治春风化雨。

 盯牢风险隐患排查防控,织密治理安全网。以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为抓手,构建“预防—排查—治理”全周期治理体系。问题发现常态化,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敲门”,确保在一线发现问题。隐患摸排精准化,聚焦辖区重点人群和易激化的矛盾纠纷,精准识别苗头隐患。分类管理动态化,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动态跟踪、责任到人。加强基层治安智能防控建设,完善“智慧街面巡防”体系,深化“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联网应用。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我们要坚决扛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效能治理的重要要求的责任,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忠诚之志、担当之为、奋进之勇,聚焦“两高四着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河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版权所有 河南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号
咨询服务热线:0371-65729303 0371-65729660邮箱:hnzyjtdjc@126.com